Chủ đề
Dành cho bạn
Chủ đề
#后现代主义#
69 người tham gia

Bài đăng dành cho bạn

蛤蜊博士
3年前
#后现代主义# #LGBT骄傲月#后现代主义#多元性别# 这几天在纠结一个问题:真正的多元应该是没有标签的吧?可是没有标签的话,该如何评价呢? 比如,出于社会契约,侵害他人达到一定程度以上者必须被区别对待,对这个“一定程度”需要做出一种评估或者评价,那么二元便产生了。 尽管评价不必然导致二元,它也会导致某种程度的归类、对个性的抹杀。 我产生这个困惑,是有一次密友们聊八卦,表示“讨厌”一个女生,因为她把俘获男人的数量作为自己魅力的衡量标准。我表示这样女生受着父权刻板印象的洗脑和迫害,或许不应该被怪罪。然后,一个朋友批评我说“没必要把每个人想象成你认知当中的那个角色,然后去共情辩护”,并用自己的经历告诉我那个女生其实“会为了维护男性而伤害女性朋友”,所以“不可能是理想女性主义框架中的受害者”。 那之后我才意识到,自己习惯了在认知中建立几个“人格模型”,然后把认识的人往里面归类。这些模型跟仅仅由“聪明”“不聪明”/“上过大学”“没上过大学”/“有前科”“没有前科”/“是女权主义者”“不是女权主义者”/“是男人”“是女人”这些标签来定义一个人,好像只有复杂程度上的些微区别。 诚然,对一个人属于哪种模型的判断会随着了解的深入而改变,可这仍不令人满意。 我之前挺崇拜“交叉性”的分析方法,可是现在看来,它也不过是在进行标签化的分析,只是这种标签化更加细致,就好像社会分工越来越细致一样。(可能我误解了交叉性的概念,请指正;社会分工这半句纯属口嗨) 大半夜胡思乱想,打扰大家了hhh
Bình luận
Gửi
Reviendra
3年前
𝙊𝙣𝙚 𝙙𝙖𝙮 𝙤𝙛 𝙢𝙞𝙣𝙚🌹 调整期待值 不景气的时候 目标就是活着 “活着”其实是一个挺了不起的目标 活得健康 可持续 尽可能地舒适 最好 “活着”不是降低标准 而是提出另一个标准 尤其考虑到“长远”两个字 某种意义上甚至比“成功”更难 活着就需要适时的灵活转换 #life# #生存论#life#后现代主义#
Bình luận
Gửi
Không còn nữa

Quét mã tải ứng dụng

Kết bạn với hơn 30 triệu người đồng tính nữ

Livestream dành cho bạn

Jo
119
seethesky
115
小冷
121